正在加载数据...
您现在的位置:郑州信息技术学校>> 德育之窗>> 德育探索

德育探索

说说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派”与“技术派”

作者:李鹏 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30日

    刚参加工作那段时光至今仍然鲜明在印在我的记忆里。曾经的踌躇满志被现实无情地击碎:想象中,我在讲台上认真讲课,学生在下面聚精会神;我在办公室答疑解惑,学位生围在旁边求知若渴。现实中,却是每天数不尽的鸡毛蒜皮让人头大:迟到、旷课、上课睡觉、顶撞老师、作业抄袭……更有甚者,抽烟打架偷东西也不是没有遇到过。那段时间,我记不清有多少次半夜从梦里惊醒,脑子里盘旋着白天班里的事情,然后翻来覆去直到天亮。

于是我开始悄悄地观察。

在我的身边不乏一些管班能力很强的前辈,我像武侠小说中偷学武功的“扫地僧”一样,悄悄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怎样批评学生、怎样和学生谈心、怎样“招安”班里的“愣头青”等等。不得不承认,偷学来的技术还是很管用的,一段时间之后,我带的班渐渐稳定下来——终于可以安心睡觉了。现在,虽然我再不用为管班愁眉苦脸,但还是常常回忆最初的那段艰难时光,想得多了,时有顿悟,偶有心得。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方法各异,但追根溯源,不外乎两个门派:“情感派”与“技术派”。

情感派即以情动人。苦口婆心,教诲谆谆,给学生以父母般——甚至胜过父母的温暖。学生生病了,给学生打水拿药;学生难过了,陪学生伤心流泪;为了转化一个后进生,可以无数次地谈心、家访;为了拔出一个尖子,可以牺牲节假休息,无偿讲课解题。

技术派即以术治人。经验老到,语言凌厉,手段“毒辣”,花样翻新,再复杂的问题在他那里都可以轻松化解。只有学生想不到,没有老师做不到。这样的老师像一个兵法大师,善于出奇抽胜,他们往往是捣蛋学生的噩梦。

两派各自成一家,孰优孰劣?诚然,两派都能把班级带好。但也都有“气门”——即致命的弱点。

情感派的弱点是“劳而少功”。

但凡从事教育工作者,都听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说此话者大概是认为:只要老师愿意花时间,愿意想办法,他所教的学生总是会越来越好的。从这个角度想,确实说得不道理,不过,我们不能忽略的现实却是,每个班主任面对的是五、六十甚至上百名的学生,若对每个学生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却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不说别的,光是时间就远远不够用。所有说,以情动人法确实有效,但太耗时,效率低,故曰:劳而少”。

技术派的弱点是“严而少恩”。

既然“教育是门艺术”,那么老师自然就是艺术家了,“技术派”身上所体现的,往往就是教学的方法和途径。一个人徒步一天,可以走100公里;花一个小时买辆自行车,再有四、五个小时就能达到同样的距离,而且还不累。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技巧,就好比班主任骑上了“自行车”,效率自己大大提高。但问题是,技术高一定是好班主任吗?我曾经有一位老师,心思之缜密、手段之丰富绝对令全班咋舌,但直到现在,我回想起这位老师,心里只有冰冷和恐惧。技术派的老师容易因技术好而自负,从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故曰:严而少恩。

我的结论是,仅靠情感投入治班是不现实的,仅靠技术翻新治班是缺关怀的。好的治班理念应该融合二者之长,以爱心为原点,以技术为保障。对学生的关爱,永远是治班的出发点,没有爱的教育是畸形的。但班主任也必须懂得工作的艺术,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处变不惊,应对自如,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只有结合情感与技术,才能保证我们的工作有人情味儿、有效率。

下面说说我在工作中遇到的几件事儿:

事件一、“三国杀”事件

本学期初,接到一位老师反馈,说我们班中午有四名走读生打三国杀,影响很不好。我闻讯立即开始调查。调查难度不大,因为当时教室里还有其他走读生,众目睽睽,这四个同学也不敢不承认,晚自习的时候,主动找到我承认了错误,我也对他们进行了思想教育,感觉他们认识到错误了,就让这件事过去了。

没想到的是,事情并没有过去。

一周后,据部分任课老师反映,我们班仍然有人打三国杀,而且是上课时。我就开始关注此事,很快就把上课打牌的LW“抓住”了——上次也有这两名学生。

怎么办?

我确实很忙,一周12节语文课,5节《史记与人生》选修课,6节夜自习,三个晚上的值班儿,还是学校“文史社”的辅导老师,再时不时再参加各种活动。难道我再花两节课对他们进行情感熏陶?关键是,所有的道理上次说得很透了,他们并非不知道在教室打牌不对,我即使再进行思想教育,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吗?有没有一个我省力气,还能让他们增加自制力的办法呢?我想起年前班主任培训时,主讲老师说到“学生报假警”的解决办法,遂决定模仿一次。

我没说太多,直接给LW一个任务:从明天开始,提前二十分钟到教室,监督值日生劳动,并要在周五的班会上说说自己的感受。两个人不知道我卖什么药,满怀忐忑,离开了办公室。

周五下午,两个人走上讲台,都夸奖值日生认真,打扫得干净。我一看还不“上道儿”,就问:你们觉得值日生辛苦吗?两人说:“辛苦。”我又问:“值日生辛辛苦苦一周,才给班级挣来1分儿。如果其他同学违纪——比如打三国杀,被学校发现扣了班里的分儿,你们觉得对得起值日生的辛苦吗?”

两个人大概没想到我会这么问,顿时低头不语了。我见好就收,对他们说:“大家都是一个集体,我们应该同患难、共荣辱。看你们现在的表情,我觉得你们还是很在乎班级荣誉的,我想,大家也会原谅你们之前的错误。让我们向前看,好吗?”双转头问全班学生:“让我们为了高143班,共同努力,好吗?”在全班的呼声中,LW走下了讲台。

如果事情到此结束,只能算是技术派的胜利。我从业之初处理问题大多是到此为止的,但现在不一样了,我明白:没有跟踪疏导,前面的工作很可能白费;学生即使在老师的压力下不再犯错,但内心未必真的认识到错误的根源。于是,我估计学生情绪平复之后,再次分别与他们谈心,像朋友一样与他们探讨成长中的问题。看着学生轻松愉快地离开办公室,我觉得,这事件可以告一段落了。

从此,三国杀在班里绝迹。

而且,我还细心地发现,不论是LW,还是其他同学,参加集体活动更认真、更积极了。

(假设:如果这两名学生再次犯同样的错误,班主任如何应对?严厉批评?写检讨?叫家长?回家反思?有没有既有效,又省事儿的办法呢?我不妨卖个关子,留待下篇文章吧。)

事件二、我中了学生的圈套

一天傍晚,我在操场上散步,正遇到班里的李生到车区停车。我看了下手机,已经647了。我们班有个规定:每天640进班,练字20分钟。李生显然也看到了我。慌忙地停好自行车,就上教学楼去了。晚自己第一节课是我的课,我进教室后,随口问李生为什么迟到,不料李生却说:“我633就进班了。”

李生是我们班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他聪明,但心不在学习上,爱玩儿,缺少耐心和恒心。大错不犯,小错从来不断。我与他谈心次数最多、批评次数最多、家长联系最密,收效却是最小。对于他的错误,我已经见怪不怪了。

看他那坚定的样子,我甚至有点怀疑真的是自己搞错了。仔细回忆了一下,我确实是看了表的,而且我手机上每天数个闹钟,都是按时响起,肯定不会有错的。可是无论我怎么说,李生就是咬定自己633进班。

当着全班的面,我感到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侵犯,不禁有点生气。但我很快冷静下来。凭我对李生的了解,他是个比较倔的学生。如果我冲他生气,首先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其次有损我作为老师的形象,再次会坏了自己的心情,影响上课。最后,我请全班同学做证,下课去查监控。

查监控的结果是:李生647去停的车,但他确实633进的班——然后又出去了。

此时,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他在教室反复强调“633”进班,而不直接说“我没迟到。”,学生钻了我语言的空子。我自然是不允许的。接下来一番教育自然少不了,好在李生也没再顶嘴。承认自己进班再出去确实属于错误,也不应该在细枝末节上和老师纠缠。

事情解决固然是好的,但我心里已经另有打算:我要利用这次机会,触动一下李生。

次日,我在班里表扬李生说:“我一直鼓励大家有勇气,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我觉得,昨天咱们班的李生做到了。他确实633进的班,面对我的批评,他仍然能坚持,我觉得,这真是我很高兴看到的。”李生大概没想到我会这么说,抬起闪,眼里有了光。

我话稀锋一转,接着说:“但是,我也认为坚持和勇气不应该用在与老师的‘斗争’上,这样的坚持精神可嘉,但意义就说不上了。所以,我希望李生今后能把这种精神用在学习上。在遇到难题时发挥坚持的精神,有挑战未知领域的勇气。那将是我更高兴看到!”

这次事件刚刚过去,效果我不敢说一定能改变李生。但我相信,只要我不放弃,一次次努力,事情总是在向好的方面发展的。

结语

教育是一件常做常新的工作。从教数年来,我抱着一种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态度,抱定“快乐工作、认真生活”的目标,在我自己的职业之路上摸索前行。我不喜欢一成不变的工作,我把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看做是沿途的风景。我特别喜欢王蒙的一首诗,就以此结束这篇小文吧:

《青春万岁·序曲》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

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

有那小船上的歌笑,月下校园的欢舞,

细雨蒙蒙里踏青,初雪的早晨行军,

还有热烈的争论,跃动的、温暖的心……

是转眼过去了的日子,也是充满遐想的日子,

纷纷的心愿迷离,像春天的雨,

我们有时间,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

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在天上飞。

是单纯的日子,也是多变的日子,

浩大的世界,样样叫我们好惊奇,

从来都兴高采烈,从来不淡漠,

眼泪,欢笑,深思,全是第一次。

 

所有的日子都去吧,都去吧,

在生活中我快乐地向前,

多沉重的担子我不会发软,

多严峻的战斗我不会丢脸;

有一天,擦完了枪,擦完了机器,擦完了汗,

我想念你们,招呼你们,

并且怀着骄傲,注视你们。

收藏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