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您现在的位置:郑州信息技术学校>> 大奖>>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反思

作者:袁卫红 来源: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13日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共分两个课时完成,这是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学习指数函数的定义,研究指数函数的图象及相关的性质。回顾这节课,心中有很多感想,也有下面一些思考:

. 反思教学中的设计

1.这节课是在学生系统的学习了指数概念、函数概念,基本掌握了函数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具有初步的函数知识,但是对于研究具体的初等函数的性质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还比较陌生,对于指数函数要怎么样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对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因此这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以我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来完成符合学生得学情的。在整个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学案教学为抓手,让学生先学,老师在课前充分了解了学情,以学定教,进行二次备课。设计中既抓住学生的学习困难,站在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教学,又注重自己的想法和三维教学目标的充分融合;既融汇贯通了所要学的知识,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得本节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2.探索指数函数的性质部分,我设置了三个环节:(1)由具体的折纸的例子引出指数函数;(2)通过研究几个特殊的底数的指数函数,得到一般指数函数的规律。(3)通过多媒体手段,用计算机作出底数a变换的图象。学生通过几何画板软件动手画图操作、自主探究、主动思考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改变过去机械接受和死记结论的状况,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让学生直观、深刻的感受指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使通过指数函数的图象,归纳出指数函数的性质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3.在对底数a的范围的思考及三个探究性问题后都设置了练习,不仅通过问题呈现,变式教学,突出了重点内容,把知识加固、挖深,而且能及时反馈学生对所探求到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便于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行为。从课后看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应该是比较好的。

4.教学设计过程中始终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设问和引导,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强调学生的品德、思维和心理等方面的发展。重视讨论、交流和合作,重视探究问题的习惯的培养和养成。同时,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层次,使不同的学生都有发展,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教学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有意地设计了一些铺垫和引导,既巩固旧有知识,又为新知识提供了附着点,对后续学习新的函数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二.反思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为六个环节: 1.情景设置,形成概念 2.发现问题,深化概念  3.深入探究图象,加深理解性质  4.强化训练,落实掌握 5.小结归纳 ,拓展深化  6.布置作业,延伸课堂。各个环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充分体现了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动手操作、猜想归纳、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过程中较好的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的理念。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得到了培养,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课程改革新理念。如本节课,让学生检查图象的正确与美观,采用多媒体教学,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规律,要求学生自己作出特殊的较为简单的指数函数的图象,然后推广到一般情况,类比得到指数函数的图象。通过观察图象,总结出指数函数的性质。而且是分为两种情形,动态演示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与底数的变化关系,启发学生逐步发现和认识函数性质,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认识事物,学会探究。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研究、解决的过程。当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遭遇“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教师就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对自己做出的结论进一步反思,澄清认识,找到正确的方法,答案。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指数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的运用;学生在猜想归纳中,可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学会听取别人的观点;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不同观点、创造性思维火花的相互碰撞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掌握运用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并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研究具体函数及其性质的过程和方法,如具体到一般的过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及函数与方程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等. 通过实例引入指数函数,激发学生学习指数函数的兴趣;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地认识事物的意识。

三.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己讲得再少些,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2.指数函数概念部分的教学时间再少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进一步加大。

3.技能演练突出解题规范,强化过程分析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很好,要是能联系实际生活就更好了。比如复利计算问题,细胞分裂问题,物质衰变问题等等,都是指数函数问题。

4.应创设更多学生学习活动情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更好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 

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而是要塑造适应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人才。如何达到这一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师只有彻底地摒弃过去的旧有教育思想,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教学中以人为本,不放过教学中的每一个可以利用的契机,同时有机地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关系,才能把新课程的精髓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实处。既要深入学习,又要积极实践,抓本质,促实效。在教学中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活生生的数学、真实的数学。

 

 

 
收藏 打印文章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幸福=能爱人+有人爱+有事做 ——我的幸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