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您现在的位置:郑州信息技术学校>> 大奖>> 教学成果

教学成果

教科研成果——百感交集中的领悟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21日

摘要:教育学生需要艺术,著名美学家罗丹说过艺术就是去掉多余的东西。我们教育者的任务就是去掉学生身上一些多余的“东西”。比如:怯懦,自卑,华而不实等。这样一个教育过程就是缔造美的过程。本篇论文中的几个教育案例就是教师塑造“艺术品”的真实过程,让我们在其中体味教育的快乐吧。

关键词:紧箍咒   足球育人法   示弱
三年匆匆而过,仿佛年级里的学生昨天才踏进十中的校门,而就在不远的明天我们就要送走他们。三年里有发不完感慨和抒不尽的感动,也收获了些许感悟,这些感悟和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使我懂得要干好教育,首先要懂生活,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谛。
案例一:“紧箍咒”
杰今天又被我严厉地批评了!原因是他新学期的第一次家庭作业就“相当的差”,字迹潦草基本无法辨认,并且还没能全部完成!
  我又一次气急败坏!因为开学前一天报名时,当着他妈妈的面,我已经和他非常郑重地谈过这个问题了,上学期他就多次出现不做作业或作业极度马虎的现象。当时他答应我这学期一定会好好学习,认真做作业。可才过两天,他就故伎重演了。
  我终于忍无可忍,责令他立即回家,把作业重新做好再来!其实我也就想吓吓他,能起到警示作用也就行了。既然话已出口,不让他回家必然会让他觉得我的话是儿戏,所以只好“假戏真唱”了。
  见他不肯走,我问他:“你想不想回家?”
  “不……不想……”他的泪水已经溢出眼角,说话也有点结巴。
  “谁让你作业不好好做?不想回家?你说怎么办?”我不依不饶。
  “我……保证把作业补好,以后都认真做……”
  “你说的倒不错,可是让我怎么能相信你呢?要是你又像上次一样说话不算数怎么办?”我追问道。
  “我……我……”他低着头,小声抽泣着,答不上来了。
  我的脑子里突然闪出一个办法:何不给他个安个“紧箍咒”!
  停顿了约一分钟,我对他说:“想让我相信你也可以,只不过光你自己说不算,还得有人给你担保。如果你能在班上找到至少十个同学相信你,愿意给你担保,你今天就可以不回家。”
  他将头抬起一点,用眼角瞟了瞟我,似乎不太相信我说的话。我又激将:“你不敢?要不你就回家去吧!”
  “我敢!”
  “那好,你赶紧找十个担保人吧!
  他开始走到同学们中间,一个一个地问起来,一副虔诚认真的样子。没一会儿,他来到我身边,说够了。
  我让相信他、愿意为他担保的学生站起来,结果全班除了三个人之外都站了起来。我对他们说道:杰一定很感谢你们对他的信任。不过我得有言在先,如果他再次失言,你们可要跟着受罚的哦。现在后悔还来得及。结果,竟没一个学生改变自己的决定。
  看着那么多相信他的同学,杰感动了,眼眶也红了。
  见时机成熟,我决定趁热打铁。我说:“杰,你看有这么多同学相信你,他们宁可冒着被你拖累受罚的危险,也没有不管你。知道为什么吗?这是因为大家都希望你能真的认真起来,把作业做好,而不是总敷衍了事!如果你下次还犯同样的错误,不但大家都会跟着你受牵连,而且再也不会有人相信你。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杰将脚挪了挪,低声说:“知道了,我以后一定认真做作业,请大家相信我。谢谢大家!”
  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杰的泪花在一张灿烂的笑脸中闪烁!
  我相信这次杰一定掂量出了同学的信任压在他肩上的分量。自从我给他安上这个“紧箍咒”后,他明显改变了。不但能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而且和同学们相处得更加融洽,经常在一起讨论问题,学习成绩进步了一大截!
案例二:“足球”育人法
大家都知道足球赛中,常见到这种情形:甲方控球迅速向乙方推进,乙方球员快速回防,将球门保护得密不透风。观众正为这次进攻将无功而返而惋惜时,忽见甲方一球员带球左右几晃,突然抬脚射门,球在空中划出一道美妙的弧线,越过人墙,直奔球门,守门员认准方向,奋力扑救,球却突然下沉,直入球门死角……
  这种不囿于一般直线飞行的球,常能出其不意地攻门,收到奇效。那么,在教育工作中,能否也采用异于常规的方法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攻门”而收到奇效呢?实践证明,这种“足球”育人法在教育工作中同样是行之有效的。足球育人法因人因事而异,方式多样。在教育工作中运用足球艺术,突破了教育必须严厉批评、重锤敲打的心理定势。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法一定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的功效,促使学生主动进步、努力成才。
案例三:带酸味的表扬
   批评和表扬不应是陌路冤家,而应成为教育工作中的一对孪生兄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尤其是当学生做了错事时,不必一味板起面孔,严肃批评,既可以赞扬部分批评其余,也可以在正面赞扬之余来一番委婉的批评,还可以以褒代贬,面带微笑,幽默含蓄地进行批评。“糖水”中的“酸枣”一定会让他久久不忘……
  这种教育方法不是对学生的错误和盘托出,一味加以指责,而是在与优点的对比中隐性地提出,让学生在思考中自我认识、自我醒悟,学生能意识到老师对自己优点的肯定,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因此,防御心理解除后,学生愿意听取老师的意见,愉快地接受批评教育,从而痛改前非。 
  我们在报上曾见到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两名小学生因违反纪律被老师推出教室罚站;学生贪玩溜走,冻死于冰天雪地的野外。这个教训太惨重了。再看看身边的一些中小学,不也有类似的情形吗?学生犯错了,老师便怒从心头起,严加训斥,罚站、罚款、罚抄课文、罚搞卫生,花样百出。违纪的学生表面上可能被震慑住,但心里却未必服气,甚至会产生强烈的对抗情绪。有位班主任,他班上两名学生迷上了电脑,周末常去网吧。家长发现后求助于这位班主任。也许是心情过于急切,两次批评无效后,这位班主任竟然令学生回家写检查,保证不再玩电脑才能返校上课。结果这两名学生非但没改正错误,还干脆不来上课,成了专业泡吧手!班主任的惩罚没见效,倒把学生往歪路上推了一把。
  可见,我们必须改变那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妨另辟蹊径,来一番“快乐处罚”:学生犯了小错,可以让他当众唱一支歌(当然,让他发挥特长,讲故事、诗朗诵等也未尝不可)。这支特殊的歌,唱起来虽没有羞耻感,可也绝不会给他带来荣耀。他自然不会忘记自己是由于什么原因才唱这支歌的。这样既教育了学生,又活跃了气氛,何乐而不为?学生犯了严重错误,可以让他写犯错心理说明书,挖掘思想根源,然后提出行之有效的改正方法,也可以让他做好事将功补过。魏书生就曾说过:“学生做错了事,让他写清过程,写清心里两个自我争论的经过,比起只是由老师告诉别这样那样好得多。” 我们年级的班主任就是这样做的,以谷老师为代表,我们发现年级里能唱歌,唱歌好的学生真不少。
  这些快乐式处罚,既避免了师生间的尖锐对立,淡化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又能将学生带出自我保护的樊篱,从另一个角度起到了促使学生增强自信、改正缺点的作用。
案例四:示弱——女老师的杀手锏
我们班是一个特殊的班级,典型的阳盛阴衰,全班60多人,男生比女生多十几人,而且整个高三年级调皮男孩几乎都集中在这一个班,还真让人有点头疼。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从高一下学期起我就决心把他们培养成真正的男子汉,把管好男生作为班级管理的首要任务。这两年,我一直在探索怎样增强男生责任感。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无意中我竟找到了一剂良方——示弱。
 一、示弱绝对是一种智慧
   我带班的基本宗旨是:德育为先,不一定能把学生都培养成“优品”,但尽量杜绝“毒品”。可能教语文的缘故吧,我一直都喜欢和学生分享美文,特别是关于德育的篇章。一天晚上,我从朋友家顺手牵羊弄来一本《读者文摘》,其中有一篇文章《审判日本战犯谷寿夫》,当我义愤填膺地读完时,觉得很有必要把它推荐给学生,特别是男孩子们,要让他们认识当年日本侵略者的丑恶嘴脸,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感,让他们意识到他们应是顶梁柱,是冲在最前头的先锋队,保家卫国是男子汉应当主动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第二天早自习我早早地来到班上,学生们看我手里拿着书,意识到老师又有好文章要推荐给他们了,纷纷举手要朗读(平时课前三分钟总是如此,如果文章太长则点几个同学分段朗读)。我一反平时点将男女各半的惯例,开诚布公地说:“今天,我要全部点男将。”学生们都面面相觑,不知今天怎么如此神秘又严肃。我特意点了班上几个又高又结实的男孩子。轮到第二个男孩张某时,文中连续有四个字他不认识,他用眼神向我求助,我快步走到他旁边,猛然发现他竟比我高很多,我只到他肩膀处,不得不踮起脚、伸长脖子去看他所指的字(这本是意料中的事,他一直比我高,是我班的最高峰,但以前没想到悬殊是如此大)。当时有同学偷偷地笑了,张某有点发窘,脸刷的一下红了。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边用左手做了一个和他比高的姿势,边自豪地说:“你们长大了,老师却老了,你们可以当我的保镖啦,站在张某旁边我特别有安全感,如果下回再有日本鬼子来我也不怕。”张某笑了,同学们也会心地笑了。
后来我发现我班的高个子男同学突然成熟了很多:公共财产损坏了,有人主动报修,粉笔没了有人主动去领,还不留名。把女生气哭的现象也少了,只要有人和女生斤斤计较,马上就有男生站出来说,“你像个男子汉不?”劳动时,脏活、累活男生主动承担,常听到粗犷的声音,“小女生,站旁边。”然后看到我班女生咧咧嘴,幸福地走开了。
更出乎意料的是,期中考试后,我到张某家做家访,他母亲告诉我:“这个学期我改变了许多,能主动帮我干家务越来越懂事了。
岁月流逝,学生们一天天长高,老师、父母一天天衰老,我们要学会放下长者之尊,勇于向学生示弱。示弱,也是一种智慧。 
  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自己的价值。一个孩子被大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么重要,并且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其实,女老师对男生的肯定,最能激发男孩子的潜力。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学生可以创造奇迹,这种动力能使一个弱小的男孩成为勇敢的男子汉。老师的伟大,不在于能否让学生得高分,而在于让他有一种成就感,找到自信、找到自我,找到集体和社会对他的需要!当他找到这种需要时,便找到了一种责任、一种幸福。
春雨润物细无声,用一个教育者的良知对待学生,用爱心感化、用耐心转化、用细心激励学生,心中有学生,学生自然走出人生的一片大气,一身正气,我们也因此在生活与教育中渐进生活的本真,天地也变得宽广!

 

收藏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