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一定年龄,父母该放手时要舍得放手

2024
03/27
11:06
作者:刘巧玲
责编:金宇涵

有名话说的好:教育孩子不是竞技,没有输赢,有的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感染。"

英国科学家曾经研究证实:13-15岁孩子,更热衷于刺激的危险的行为,最容易出现打架、叛逆、学坏、不愿跟父母交流等。

家长一说让干什么,孩子立马说“不”,此时的家长就非常生气,认为孩子不听话,不乖,跟家长顶嘴。

听到孩子说“不”时,家长应该高兴:孩子长大了,有了自我意识,开始有主见,想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了。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懂得这个道理,大部分家长不能够接住孩子成长的信息。如果家长接住了,孩子就会焕发新的生命力;接不住,成长对孩子来说就是一剂毒药。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依赖共生”,意思是一方由于各种原因,自己不能独立生存,转而依赖另一方;而另一方,成全或享受对方的依赖,对对方进行过分地或强制地照顾,从而获得“被需要”的价值感或掌控感,这样,两者就建立了依赖共生关系。

例如:我们会经常说孩子这不好,那不好,长大后咋办等,而13-15岁的孩子是人格转折期,他们更渴望得到外界的关注,而不是控制,也再不想当乖孩子了,他们听到这话后就会反抗,表现出“我是对的,或者说我的事情我作主”的状态来。此时,孩子的反抗并无恶意,内心依然深爱着父母,他只是在寻找当下的自己,并确定自己应该如何做。

1

人格上的逆反是孩子在寻求成长的自我平衡。

此时的孩子与父母冲突时,怎么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表达,是孩子很难把控的,有时会表现出很强的攻击性,行为粗暴,把父母气的不知所措,不顾及父母的感受,我们经常把这时候的孩子说成是“叛逆期”。

所谓的反抗,不是不爱,只是想用尊重自己的方式长大。

纪伯伦在《先知》中写道:孩子其实并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求的儿女,他们借你们而生,却并非从你们而来。

家长是孩子的引路人,不是孩子的掌控者,现在也不是孩子被打着长大的时代了,但并不是所有的父母懂这句话。有很多孩子由于父母处理方式不当,最后出现厌学、离家出走、自残、伤害别人等。

13-15岁的孩子三观还没有真正形成,对事情的判决还欠妥,家长用生冷的语气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他们有时会不理解。

2020年9月17日,武汉市江夏区一中初中部九年级一男生,只因与另两名男生打扑克,老师叫三名男生的家长来校配合管教,这位男生的母亲生气暴力管教,在走廊扇了几个耳光,孩子等母亲走后,静默2分钟,从走廊跳楼身亡,看来孩子对家长有多么的绝望。

花季少年陨落,多么令人痛心,扼腕叹息啊。家长怎么处理和孩子的矛盾,怎么对待孩子犯的错是有多么重要。

2

以暴制暴,是悲剧的开始。

如果能跟孩子好好沟通一下,尊重孩子,注重场合,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悲剧不会发生。荣格曾经说过:健康的人,不会折磨他人。家长的态度是孩子命运的风向标。

父母应该做到的:

1、 注意对孩子的底线,让孩子知道行为的界限

13-15岁的年龄,正是年少轻狂的时候,父母要引导孩子,让他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才能更好地知道什么能做,不知道规矩和底线的孩子是不会长大的。有了底线就有了范围,红线以内,孩子可以尽情探索、实践,红线以外不可逾越。

2、 接纳孩子的当下,给予爱和关注

作家周国平说过:“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则是一种教养。”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你怎么对他,他就怎么对你。孩子有异样,说明榜样出现问题了。做孩子的观察者,及时反思自己,方能帮助孩子。接纳孩子的现状,才能陪孩子共同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

3、 做自己,给孩子精神解绑

中国社科院教育研究所的一项统计表明:我国陪读孩子的比例越来越高。家长对孩子事无巨细,牺牲了自我成长,把精力全部投注孩子身上,让孩子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负重前行。而孩子要的,不是父母的眼睛,是来自父母的能量。父母有光芒,孩子有力量。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去做什么样的人,做好自己助推孩子成长。

3

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13-15岁的孩子正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成长的黄金期,也是孩子普遍比较迷茫的阶段,我们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成长的陪伴、智慧的指引,让孩子爱的环境下慢慢健康长大。

作者:刘巧玲 责编:金宇涵  592

版权所有© 大奖88pt99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金龙路188号  邮编:451464
电话:党政办公室 (0371)-61130909  招生就业处 (0371)-61130911  实训处 (0371)-61130921
国家信息产业部ICP备案:
豫ICP备2002263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