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数据...
您现在的位置:郑州信息技术学校>> 大奖>>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我们究竟要给孩子们什么样的教育

作者:张继波 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04日

我们究竟要给孩子们什么样的教育

张继波

 

前几天的一个清晨,偌大的郑州市还没有从沉寂了一个夜晚的安静中喧闹起来,我沿着古城墙刚刚修好的绕城绿化带的小路前往上班的途中,经过一所学校附近,那里已经有很多学生像鸟儿一样聚集在校门口等待着校门打开,开始一天的学习。他们之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在街边的小摊点上买一点豆浆、包子之类的小吃,边吃着边等待着进校。一个学生非常娴熟、也非常无所顾忌地将自己喝了一半的豆浆纸杯奋力掷出,杯子落在了马路中间,纸杯里剩余的豆浆溅了一片。我抬头看了看哪位同学,而他没有任何反应,他却为自己的举动感觉是那样的心安理得。更让我不舒服的是周边的其他同学大声为这位同学的这一举动叫好,直到发出一阵欢呼声。这场景深深地刺痛了我,我甚至觉得自己又有些无地自容,为自己已经做了20年的教师感到惭愧,感到内疚,唯恐身边有人认出我是一名教师,有些急促地赶紧逃离。

还是几年前我担任班主任的时候,在校园里,我班的一个学生提着一袋花生一边吃一边向我走来,他非常礼貌地让我也尝一尝,我客气地回绝了他的好意,沿着他走过来的路走下去,我发现,每隔三两米远就有两个花生壳被丢弃在地上。这让我感觉到有些好笑,然而又有些可气,继而我就开始自责,这是我没有尽到自己作为一名班主任、一位教师的责任。近些年来,我们的校园环境开始有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卫生意识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加强,然而,现实仍然不能让我们乐观。

让我们把视线再一次投向学校周边,我们可以用学校内外冰火两重天来形容这种状况了,一个校门之隔,一面是干净整洁的校园,一面却是污浊不堪的校园外的路面。我们的老师每天都在教育我们的孩子不要随手乱丢垃圾,若是在校园里,他就会为自己乱丢垃圾付出代价,要么会被老师批评制止,要么会被扣除所谓的班级量化分数,然而对于学生在校外的这些不文明的行为,我们却没有任何的办法来对他们加以制止。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就会形成这样一种思维:那就是,在校园、在教室是不可以随意丢弃垃圾的,而在校园之外则可以随便。这样一届一届的学生不断地走向社会,那结果会是什么,大家都很清楚。更为严重的是我们的学生走出家门、校门的动作,在走出国门之后依然是这样。想一想随着近年来我国出国旅游的人数大幅度增加,我们的这些不文明的习惯进一步在全世界被放大,中国人走到哪里,就把垃圾丢到哪里,以至于我们的习近平主席还专门谈到这个问题,这是在让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群体感到汗颜。

作为教师,我们也曾经为随手乱丢垃圾而进行热烈的讨论,我们也纳闷为什么我们在文明社会里会有这么多不文明的行为。然而细细想来,其实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我们的教育本身,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仅是在校园内,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学生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养成这种文明的习惯。细想一想,我们的教育甚至连一个最基本的不可以随手丢弃垃圾的动作都没有让学生学会,我不知道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还有什么资格来谈论自己的工作多么出色,自己的学校、班级有多少个学生考上了重点大学、示范高中。我们的学生不可能一辈子总呆在校园了,他们迟早都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各个角落,而学生走向社会的表现,就是评价我们教育成败的最客观的一把尺子。

我们教育工作者也天天都在讲素质教育,要向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公民,然而教育的现状却一次次让我们寒心,从小学甚至从幼稚园开始,我们就把孩子当作考试机器来培养,一些对学生终身受用的课程如公民课程、自然课程、音乐课程、 健康课程、 劳动课程 、艺术课程、信息课程甚至是体育课程都被应试教育的几门所谓的主科挤到了犄角旮旯的尴尬位置,有的科目甚至连配角都扮演不了。而这些课程却是培养孩子最基本的公民素养的最重要的启蒙和基础,从孩子终身发展来看,这是教育最大的失职,也是教育最大的疮疤。然而更为可悲的是,我们甚至永远都找不出一个为这个最大的失职而承担责任的人,我们的家长在喊苦,我们的学生在喊累,我们的教师在喊委屈,我们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喊口号,似乎大家都很无辜。

事实上,教育就是要培养习惯,若没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养成,我们就是派出再多的环卫工也很难保证我们所生存的环境的整洁与卫生。

我们的教育该反思什么?我们究竟要给孩子们什么样的教育?我相信这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答案的问题。

 

收藏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