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

中专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岳振海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21日

中专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岳振海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职业教育则被视为“二流教育”,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都是因未能考上普通高中的中下等学生和所谓的“差生”。这一特殊群体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文化课基础薄弱,与此紧密联系的是他们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有的甚至还有思想行为方面的问题。这些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应试教育过分追求分数和升学率造成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中等职业学校一个长抓不懈的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多种途径和方式,其中学科渗透是一个重要途径。这里只是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一下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中专政治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的主阵地,其内容非常丰富,具体包括政治、经济、哲学、法律以及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等各个方面,且与社会现实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本应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学科,成为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全面发展的课程。但是,长期以来,政治课教学并没有显示出应有的优势,甚至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由于多年来政治课教学倾向于居高临下、僵化乏味的空头说教,忽视对学生人文教育和能力培养。常常是教师在上面机械地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这样,不仅不能很好地实现学生基本知识的真正掌握,还会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恶化心理环境,更谈不上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全面提高。
在中专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笔者认为应从两个方面着手,即:一、设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是提高教学效果,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适宜的外部环境和良好的内在环境。二、努力寻求政治课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或内在联系。通过一系列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运用,教学内容的分析与引伸,实现激活思维,启发智慧,疏导心灵,调节情绪,愉悦身心。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努力,或在潜移默化中,或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以及心理问题的解决。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归纳和总结了以下教学策略或方法。
一、优化师生关系
良好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也是成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所在。只有建立良好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才能促进教育教学目的的顺利实现。
如何优化师生关系,作为教师,应当遵循以下几个方面:1、尊重理解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也许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是他们都渴望别人的尊重和理解。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是有原因的,并非完全是学生自身的原因,而更多的则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原因。2、贯彻爱心信心耐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但要有爱心和耐心,还要有信心。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一个精辟的论断: “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激发主动性,培养独立性。从广义上讲这就是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1]对待中职生这一特殊群体,更需要坚持爱心信心耐心原则,也就是说,教师不但要关爱每一个学生,还要相信他们,在他们成长和转变的过程中,对他们充满期望,同时耐心地帮助他们,切不可急躁。 3、关注每一个学生。公平公正,是教师赢得学生尊重的重要条件。教师应关心每一个学生,努力帮助每一个学生,积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另外,教师还应严格要求自己,讲究教师礼仪,规范言谈举止。
二、改进教学方法
切实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政治课教学长期的尴尬处境,除了内容方面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教学方法的问题。照本宣刻,空头说教,手段简单,情感枯竭,使得老师和学生都感到单调乏味,甚至痛苦不堪。应当看到,中专政治课一直处于改革之中,其内容的安排、方法的采用更趋于生动活泼、丰富多样,更适合青少年认知发展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应研究中职学生的特点及内在认知发展规律,认清职业教育的任务和要求,结合丰富内容,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合作学习、讨论教学、行动导向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挖掘教材资源
充分挖掘教材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是中专政治课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中专政治课包括政治、经济、哲学、法律以及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等内容,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比如,在哲学常识中,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等,辩证法的三个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变与量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两个特征即联系观点、发展观点,以及历史唯物主义中有关原理尤其是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人的本质和价值等都是绝好的心理教育资源,都能充分说明和解释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以及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从而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面临的问题,消除内心的困惑和疑虑,减轻或放下心理包袱,克服心理障碍,从而使他们轻松愉快、充满信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四、引入教育事例
引用丰富生动的事例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最重要、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法律、哲学、职业道德等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相关的教育事例,不但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升华,而且有助于激发情感、启发思考,从而促进学生意志品质的自我形成、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五、加强课堂互动
加强课堂互动,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又是心理健康教育本身。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教师机械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状况,加强课堂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案例教学、问题教学、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演讲辩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各种思想得以交流,不同观点彼此碰撞,在相互比较中,学生的思想见解得到丰富,探究意识和思考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得到强化,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优化了心理环境,提高了健康水平。
六、开展学科活动
开展课外学科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又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政治学科活动包括社会调查与实践、撰写政治小论文、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模拟现场、主题演讲等多种形式。比如社会调查与实践,调查“人的道德素质与事业成功的关系”,调查所在学校附近企业的所有制形式,调查社会保险的作用,等等;再比如模拟现场,在学校或班级范围内,根据政治课教学的需要,组织一些模拟场景,如商品义卖活动、模拟法庭、人才招聘会、模拟公司在老师的指导下,具体由学生筹划和安排,而且学生在其中担任各种角色。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深化了学科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促进了其思想与心理的成熟。

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